76岁退休教师徐天荣二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生发表时间:2009-09-10 17:29来源:网络 龙门中学坐落在著名茶乡安溪龙门镇下茂山下,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住着一位很受人崇敬的76岁老人,他叫徐天荣。从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捐助学校里的贫困学生开始,徐天荣老师坚持每年助学助困,二十多年人生路起起落落,可是他从未忘记那些贫困学生,更可贵的是他的行为让许多人竞相效仿。 “党培养我,我要学会报答” 在采访路上,一提起徐天荣这个名字,开车师傅便脱口而出:“噢,就是那位经常资助学生的离休老教师啊!” 徐老现从事姓氏研究,他说,自己长期以来得到众多海外侨胞、台湾同胞的鼎力支持。“他们都曾经从经济上支持我。那些钱,除了做研究,剩下的我都拿来资助贫困学生。” 徐老说,自己从小是个孤儿,十几岁离开家乡山西高平来到福建,是共产党将他培养长大的,“我是孤儿,是党培养了我,我就应该学会报答”。 徐老还记得十五岁那年,正值新中国成立,当时他在福安地委机关大院内,和30多人围在一台小收音机前,倾听毛主席那一声振聋发聩的宣告。新中国成立后,徐老从一名小宣传员干起,后转业当了一名中学教师,再到退休研究姓氏渊源服务侨胞、台胞,都一门心思花在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上。 “人生要为社会多做点事情” 改革开放后,徐老手中渐渐有了些余钱,怎么花?徐老首先想到了资助贫困学生和贫困户。早在感德镇一所学校任教时,徐老就时常帮助贫困学生,“当时我的工资只有58块,除去家庭开支,也不多,我就一块钱两块钱地塞给那些特别贫困的学生”。 随着工资日益提高,徐老花在资助学生上的钱也越来越多。现在,除了每月固定资助两名特困生300元到500元不等外,每年,徐老还要拿出3000元到50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。二十多年来,自己资助过多少学生,花了多少钱,徐老已经记不得了。“人生要为社会多做点事情,哪怕一点也好,我会一直坚持捐助,有可能的话,会捐得更多一些,让更多贫困生受益。”徐老平静地说。 “一个人偶尔做做好事,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,但是二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,可以说,那已经成为一项事业。没错,我们学校的徐老是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,他的行为值得我们龙门中学的师生学习效仿。”谈到徐天荣老人,龙门学校校长林添才如是说。 “要报答,你就回报社会” 徐老说,常常会有陌生人“闯”到他的卧室来,说自己曾经受到过资助,要报答他。“要报答,你就回报社会吧!”徐老往往直截了当,把来人的礼物和钱财拒之门外。 就因为这样,那些报答“无门”的人,就开始效仿徐老做起慈善事业。曾受徐老资助的陈先生,如今已是南安一家茶店的总经理。当陈先生本着“受人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”之心,要来报答徐老,同样被徐老回绝后,陈先生便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。 徐老说,他的儿子和侄女目前在外地开办公司,他们不但对自己长年累月资助学生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,也继承徐老的“衣钵”,积极参加社会各项公益事业。 “我的学生,我的儿子们也在积极做公益事业呢!”这似乎让徐老感到分外欣慰,言谈中,他一直微笑着。 |